透過跨文化交流推廣音樂

藝術總監

李垂誼 

(www.trey-lee.com)
 
李垂誼憑着深刻的情感、成熟而充滿睿智的演繹與亮麗的技巧吸引萬千樂迷,國際權威音樂雜誌《留聲機》更譽為「奇蹟」。他首度亮相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即贏得觀眾站立鼓掌,而《紐約時報》樂評人湯瑪斯尼更讚揚為「優秀的大提琴家……演繹豐滿宏亮,情感表達細膩」。已故指揮大師馬捷爾在指揮倫敦愛樂管弦樂團與李氏合作演出的海頓《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後,盛讚他是「令人驚嘆的獨奏家……極為出色的大提琴家」;他與荷蘭愛樂管弦樂團在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的演出,也獲樂評譽為「巨星級音樂家」
 
過去幾個樂季,李氏合作過的著名指揮家和樂團,包括法朗克(法國電台愛樂樂團)、阿殊堅納西(曼托瓦室樂團)以及米高安捷奴(米蘭威爾姆劇院);此外,更在德國之聲電視台舉行一場現場錄影獨奏會。在頻繁的演出之外,李氏亦致力探索發揮大提琴表現情感的潛能及吸引新的樂迷,先後重新改編多首作品。李氏改編皮亞佐拉《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的版本,由他與特隆赫姆獨奏家樂團首演後,再巡迴挪威演出;而李氏參與改編的《紅樓夢大提琴隨想曲》,由他與底特律交響樂團首演(斯拉特金指揮),是底特律交響樂團在中國首次巡演的曲目之一。
 
李氏和其他合作過的音樂家還有指揮家辛奈斯基、梅納、巴舒密特、林圖、羅法利及斯和伯狄努克;樂團則包括英國廣播公司愛樂樂團、香港管弦樂團、塔皮奧拉小交響樂團、波恩貝多芬樂團、莫斯科獨奏家樂團、倫敦、德國斯圖加特、慕尼黑以及羅馬尼亞電台室樂團等。
 
此外,李氏經常亮相世界各地的音樂節,例如庫赫莫室樂節、班夫室樂節、首爾之春音樂節以及澳洲室樂節等;擕手演出的音樂家包括費莎、法蘭、古西薛托、薛哥維斯基及鮑羅丁四重奏;李氏最近更成為加拿大著名鋼琴四重奏 Ensemble Made in Canada 的成員。
 
李氏對樂曲精闢的理解及演繹亦備受作曲家欣賞。著名作曲家盛宗亮將靈感來自世界文明的瑰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敦煌石窟的大提琴協奏曲《燦影》題獻給李氏,並由李氏作世界首演。
 
李氏是多項主要國際大賽的桂冠得主,包括國際楊尼格洛大提琴比賽、紐約南堡格及赫爾辛基國際保羅大提琴大賽等。由百代唱片公司(EMI)發行的李氏唱片,亦榮登古典音樂暢銷榜,廣受樂迷與樂評激賞。同時,他亦是由百代發行的《戰・鼓》電影原聲大碟的焦點獨奏家,該電影曾入選美國聖丹斯影展,並由德國、台灣、香港三地聯合製作。李氏的其他唱片包括盛宗亮的《燦影》大提琴協奏曲(拿索斯唱片公司)及王立平的《紅樓夢大提琴隨想曲》大提琴與鋼琴版本。
 
多間國際媒體如《金融時報》、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及香港電台等均曾邀請李氏亮相,當中李氏於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傑出華人青年音樂家系列》中獲重點介紹。另外,李氏、鋼琴家朗朗及王羽佳三人,同獲意大利最具權威報章《晚郵報》選為華人古典音樂界的「金童玉女」。
 
李氏經常獲邀參與世界各地的重要盛事,例如在慶祝兒童權利公約二十五周年的盛典「The IMAGINE Project」裏,與著名音樂製作人小野洋子、男星曉治積曼及ABBA樂隊成員奧瓦爾斯等,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大樓舉行的音樂會上同台演出。其他別具意義的演出,包括在加拿大北部的原住民社區獻藝,以及在南非參與為反種族隔離英雄戈德堡及其「希望之家基金」籌款的音樂會。李氏除了是誼樂社(前稱為垂誼樂社)的聯合創辦人暨藝術總監,致力通過演出及培育香港新一代藝術家,向全世界推廣跨文化合作外,他亦是「樂・誼國際音樂節」及「香港國際室樂節」等音樂節的創辦藝術總監。
 
李氏生於香港,曾入讀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先修班、哈佛大學(獲經濟學學士學位)、新英格蘭音樂學院、馬德里索菲婭皇后高等音樂學院及科隆音樂學院,師承赫爾默遜、歷沙、格林侯斯和艾爾頓。自2012年起,李氏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委任為香港區大使。
 
李垂誼現居德國柏林,演奏用的大提琴為1703年製的哥佛利拉名琴「格比利亞舒伯爵」。